糖尿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友的5大检查误区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友的5大检查误区

参考来源:糖尿病家庭调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人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所以及时做好相关的各项检查,对并发症的预防是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预防作用。

但是在日常的检查当中,有很多误区,下面一一列举出来!

01

误区:血糖的检查

监测血糖对糖尿病人来说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部分糖友在检查血糖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测餐后血糖前停用降糖药

检查餐后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停药后测血糖,得出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

所以为了反映糖友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动,检查血糖当天患者应当正常用药。

2、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

为了得到理想的血糖监测值,有些患者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正常或者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

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检查前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也要保证好的睡眠,不要有精神上的负担!

3、只做空腹血糖检查,少查或不查餐后血糖

其实,餐后血糖也是血糖监测指标之一。在糖尿病早期,往往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如果仅查空腹血糖,部分早期糖尿患者就可能被漏诊。

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在治疗上,早期糖尿病人血糖只在餐后升高,应选用针对餐后血糖的短效降糖药较合适,而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患者,长短效降糖药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02

误区:以尿糖作为糖尿病治疗指标

糖尿是指尿糖定性试验阳性。血液里的糖在肾脏里的排泄取决于三个因素:血糖的浓度,肾脏对血糖的过滤能力,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能力。所以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也能引起尿糖阳性。

糖尿病时尿糖的多少受肾糖阈控制,有时尿糖与血糖常不成正比。有的糖尿患者在病情加重时肾阈值升高,可出现尿糖阴性,实际上血糖已经很高了。

所以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而糖尿患者尿糖阴性也不能说明血糖控制较好。有的患者尿糖化验呈阴性就认为血糖正常,或者根据检查尿糖“+”号多少作为调整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剂量的依据,这是错误的。

03

误区:很少做糖化检查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瞬时血糖水平变化,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不完全相同。

糖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和升高持续时间长,其结构稳定,直至红细胞天生命周期结束,糖化才被降解消失。

血糖水平在一天中随时波动,而糖化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0.1%~0.2%),客观反映病人糖友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能准确地反映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疗效,被国际上公认为血糖监控的“金标准”。

同时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监测指标。糖尿病患者的糖化长期维持在稳定水平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风险。

04

误区:不做胰岛功能检查

通过这个检查可以了解胰岛素分泌的质和量,初步判定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明确糖尿病的基本病情,这是指导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一个根本检查。全面了解了病人的胰岛功能,才能选择有效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05

误区:很少做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糖尿病常伴有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必须进一步了解病人有没有发生并发症,应做多方面的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病人常伴有血脂紊乱,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2、眼科检查:查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无糖尿病眼部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

3、肺部检查:糖尿病肺结核发病率比非糖尿病高3~4倍。

4、心脏和血管检查:糖尿病性心脏病变临床上常在无心脏病症状的糖尿病人身上发现,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查立卧位血压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和高血压;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

5、肝脏检查: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应该注意做肝功能、肝脏超声及血脂检查,以便及时选用降脂药。

6、肾脏和小便检查:糖尿病肾病是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查24小时尿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肾功能、肾脏B超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对了解肾脏病变的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小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尿路感染及糖尿病酮症。

7、肌电图检查可了解有无身神经病变。

教您了解血糖化验数值的意义

一、3.9——6.1,为什么是3.9而不是其它?

3.9——6.1,几乎没人不清楚这是健康人正常的空腹血糖。有爱思考的小伙伴认真地问我:“为什么正常血糖区间一定要3.9——6.1,如果是4.0——6.0还比较方便记忆,血糖差0.1也无所谓的呀”。

是的,对我们时刻变化的血糖来说,相差0.1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是3.9这个数值是有特定意义的,它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健康人空腹正常血糖的下限最低值,此时体内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开始分泌。

6.1这个大家很熟悉的数值也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健康人空腹血糖的上限最高值。

二、4.4——6.1,为什么是4.4而不是3.9?

这是糖尿病人理想血糖控制目标。有小伙伴曾问过:“为什么与健康人的3.9——6.1的标准规定不同?”4.4这个数值是健康人空腹血糖控制的理想状态的下限最低值,提示这个时候体内的胰岛素停止分泌,为防止糖友低血糖的发生,对糖尿病人的要求需要比3.9这个标准适当放宽。

三、容易被忽视的5.6!

5.6这个数字是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的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6其实已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大家普通对5.6的这个数值的认知不如6.1,很多人会忽略,一个调查结果证明,如果这样的人不做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会漏掉60%的餐后血糖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这个数据结果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下面两组图片刘尊永教授的书中所述,他认为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5就应该建议做OGTT,这是个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的实验。

四、你重视过6.1——7.0吗?

前面已说过血糖5.6是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但如果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血糖已超过了健康空腹上限最高值6.1就不会被忽视,尽管还未达到7.0这个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医生会提醒你已处于糖尿病早期阶段,提示空腹血糖受损,6.1——7.0被称作灰色地带。这个时期如果不忽视加强管理,如减肥、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精神状态等,很多人的血糖发展会止步于此,多数人恢复原来健康的状态。

五、有关7.8——11.1

7.8,这是健康人餐后两小时血糖的上限最高值,说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处于临界状态,如果再不小心对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就受损了。

11.1,也是个界限值,餐后血糖如果大于或等于11.1,则即可确诊为糖尿病。同时也是OGTT确诊糖尿病的血糖值。

我们分两种情况来看OGTT的结果:

如果静脉空腹血糖<7.0,但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如果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之间,但OGTT两小时血糖≤7.8,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已轻度减退,可以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

六、与前面的单位不一样的4%——6%

这是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标准(也有资料上定义为4%——5.7%)。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HbA1c测定可作为研究糖尿病血管合并症与血糖控制关系的指标,糖尿病确诊后,HbA1c也用于评估治疗方案对于血糖水平控制的有效程度。

血糖水平越高,HbA1c的水平越高。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中新增了糖化≥6.5%作为诊断标准。

对糖化6.5%的糖友,我们可以认为是血糖比较理想的。

对新诊断、相对年轻、预期寿命10年、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风险、不需要降糖药物或仅用单种非胰岛素促泌剂降糖药、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可考虑将HbA1c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预期寿命10年、低血糖风险小、预计治疗获益大、有较好医疗支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将HbA1c降至7.0%。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