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亚特色技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 [复制链接]

1#

点击医院
  患者张先生,45岁,平素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年3月份开始突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日饮水量ml以上(相当于8瓶矿泉水),自认为身体条件好,无任何基础疾病,未引起重视,但随后症状逐渐加重,且体重2个月来下降10KG,并有泡沫尿。随后来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

二、患者来院后治疗情况


  内分泌科医生接诊后,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目前症状,高度怀疑患者为2型糖尿病。随后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回报空腹血糖18.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6%,尿微量白蛋白73mg/L,尿葡萄糖2+,尿酮体阳性。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了解患者并发症情况,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而患者完全不接受自己得了糖尿病的事实,怀疑是检测结果有问题。经过接诊医生反复耐心细致地说明情况,患者最终同意第二天再复测一次。结果第二天复测的结果空腹血糖达到了20.2mmol/L,比之前的结果更高!经过医生和家属的反复劝说,患者最终同意住院治疗。

三、患者住院后治疗情况及效果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回报双侧颈总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锁骨下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眼底检查提示,轻度视网膜动脉硬化。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由于该患者为初诊糖尿病患者,BMI为22.6kg/m^,体型偏瘦,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为14.6%。所以入院当天即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为尽早减轻糖*性,恢复胰岛功能,应及时启动胰岛素强化治疗,选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降糖,辅以改善微循环药物。

患者入院第三天血糖明显回落,空腹血糖已经从18.32mmol/L下降到了9.2mmol/L,期间三餐后血糖偏高,调整胰岛素用量,四天后餐后空腹血糖7.8mmol/L,入院第六天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血糖达标均10mmol/L,结合患者年龄,个体化管理,入院第七天为了出院做准备,换成3+1针胰岛素强化方案。观察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达标,患者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好转,顺利出院。

瞩出院1周后内分泌科随诊,血糖达标;出院2个月后随诊,血糖达标,全天胰岛素用量小于15单位,改为口服药,方便有效。

核心问题讨论

(图片来源:全景)

1、患者初诊糖尿病,为何启用胰岛素治疗?

患者入院后选择治疗方案目的:快速使得血糖达标,减轻高糖*性,恢复胰岛功能,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考虑到患者为初诊,中年人,胰岛素操作可以自行完成。应尽早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故用胰岛素泵降糖摸索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后院外继续3+1强化方案,简便易操作,利于血糖长期控制,如果2-3个月内血糖达标,胰岛素用量小,调为口服药,方便易行,可进可退。

2、什么情况下启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规定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空腹血糖11.1mmol/L,HbA1c9%,有明显症状者时即可起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强化方案包括:①三短一长;②胰岛素泵;③三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强化治疗前需要明确强化治疗的目标(如:短期强化改善糖*性作用;长期强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等)。此患者想通过强化治疗解决糖*性、恢复胰岛功能。

3、糖尿病患者治疗要不要遵循个体化?

糖尿病个体化管理非常重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合并疾病的不同,每个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方案都与别人不同,包括血糖目标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都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总结:经过短暂的住院治疗患者愉快出院,期间学会了糖尿病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平横,食物选择,注射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管理及筛查等,患者自己表示受益匪浅。

供稿〡内分泌科张丹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