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约专访丨谷涌泉教授治疗糖尿病足的3种技 [复制链接]

1#

3月28-29日,首都北京,第十五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研讨会暨年全国糖尿病足综合治疗学习班,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糖尿病足联盟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会议内容集内外科综合治疗于一体,包括外科、内科、创面修复、骨科、血管外科和内分泌科治疗及干细胞研究等,通过多学科共同探讨糖尿病足方面的内容,造福更多患者。

会上,血管资讯对大会主席医院谷涌泉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谷涌泉教授,您好,有患者在我们后台提问说,糖尿病足后期除了截肢还有别的办法吗?您能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吗?

谷涌泉教授

糖尿病足的治疗办法有很多,截肢只是最后一个不得已的选项。糖尿病足常见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发展到晚期,内科保守治疗失效,需采取外科干预。

糖尿病足绝大部分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远端缺乏血供,进而导致营养障碍,最终出现溃烂,形成创面。因此治疗糖尿病足就必须改善血供,治疗下肢缺血。目前,主要有三大类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缺血病变:

第一种,下肢动脉旁路移植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下肢动脉搭桥,这是传统的治疗手段。

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有:①股动脉-膝上或膝下腘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要采用人工血管或者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尤其是后者的远期效果较好。②股动脉-小腿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或足部动脉(足背动脉、足部胫后动脉)旁路移植,移植材料基本上使用自体大隐静脉,也有使用自体头静脉和(或)自体桡动脉。③腘动脉-小腿动脉或足部动脉,此种手术方式也是常用自体血管作为移植材料。④股动脉-膝上或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小腿动脉或足部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此种序贯式旁路移植的方式主要用于股浅动脉闭塞而腘动脉通畅、小腿动脉近端(或完全)闭塞的患者,这样可以节省自体血管的长度,缓解了自体血管供需矛盾,而且这种序贯式旁路移植的远期通畅率通常较好。

此种治疗手段,我院已达到国际水平,甚至某些方面领先于国外。

第二种,下肢动脉腔内治疗

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术(主要指单纯球囊扩张术)和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支架成形术或直接的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动脉斑块切除术等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段,尤其是当患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动脉搭桥手术创伤打击者,可以作为首选。

我院的介入技术和国外基本是同步的,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第三种,血管新生疗法

血管新生疗法包括干细胞移植和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导致的新血管形成,增加了侧支血管和血流,从而改善足部血液供应及促进足部创面愈合。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有三种:下肢缺血局部肌肉注射、下肢动脉腔内注射以及上述两种方式同时应用。由于骨髓血源干细胞移植需要抽取mL左右的骨髓血,对于70~80岁的老年患者,若短时间内失血,会导致一些并发症。而外周血来源的干细胞移植的骨髓动员,经常将大量的有核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循环中,这样容易导致外周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在冠状动脉和(或)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基础上非常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基于此,我们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动员后的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改良的骨髓干细胞移植,这种方法综合了单纯骨髓源干细胞和外周血来源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去除了它们的缺点。

因此在血管新生疗法方面,我们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很多国外同行来我院交流学习,耶鲁大学教授、世界血管外科学会的主席来我院学习过干细胞移植技术。还有一位迈阿密大学的教授,到我们这里学习干细胞技术后回到美国应用于实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通过上述技术改善血供,创面才能愈合,才有可能保住肢体不截肢。

请您展望下国内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未来。

谷涌泉教授

我们总结了现有资料,发现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整个发展趋势,在08年以前和08年以后,截肢率出现了巨大改变。08年之前,我院大截肢率为9%,比较高。但从08年到现在,截肢率降为0.97%。出现大幅度降低的原因就是我上面提到的3种技术。

这三种技术在我院的良好应用,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其中干细胞技术是我发明的,还有一些介入技术也是我们发明的。可以说我们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因此未来,我们需要改善介入手术,改善血管重建技术,改善干细胞移植技术,使它们的疗效更加有效、更加高效。从而使患者截肢率降到更低,甚至未来某一天实现零截肢。当然这些数据是根据我院实际得出的。

在全国范围内,经过我们多年推广,全国的大截肢率也降到2.3%。因此,我们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同行对我们的认可。

谷涌泉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第三*医大学医疗系,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斯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学习,年美国亚医院做访问学者。年获得苏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血管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常委及干细胞工程专业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副主任。

同时兼任《Vascularinvestigationandtherapy》杂志主编,《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Angiology》杂志专家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生物工程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等多本杂志的编委。

承担十五、十一五(主持)和十二五年国家计划(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医管局“登封”人才。目前承担多项国家(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北京市科委等研究课题。目前拥有科研经费万。

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年荣获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参加专著编写20部,并主编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余篇。

点击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