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物流企业走进ldquo跨境圈r [复制链接]

1#

第期

跨境电商的物流板块,市场远没有饱和。那么,国内的物流公司应该如何应对?应该采取怎样一系列的国际化战略部署呢?

来源

原色咨询

作者

叶露瑶LeahYe(原色咨询顾问)

编辑

小L

近年来,基于国家*策的诸多导向,以及大量资本涌入市场,国内的竞争变得白热化。也由于自身的多方面因素,促使许多国内物流企业,将未来的战略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然而「内销转出口」,是否代表一切都「路坦通顺」呢?我想可能并不那么唾手可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看下「跨境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追忆过去十年,进口跨境电商兴起最早。国内快递公司,作为进口跨境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承运商,严格来讲,也算是踏进了「跨境圈」。

比如顺丰成立「丰趣海淘」,百世收购「hitao」,他们都很早就做了国际化布局。在进口物流的模式方面,也基本已定型:直邮模式、保税仓模式和邮关模式。当然在*策方面,国家也在逐步加紧监管的力度,这正代表了一个产业步入了稳定期。

反观,出口跨境电商的物流板块,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众所周知,市场远没有饱和。虽然已有大量玩家,但尚未聚成垄断局。虽然不断有新玩家加入,但整体蛋糕仍然很大。

十年来,即有如「递四方」和「斑马物联网」这样早期以进口业务起家,后期才开展出口业务,借着行业势头发展迅猛,和起家业务齐平,并大有赶超之势的企业。

也有如「出口易」和「飞鸟国际」那样只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更有借助平台之力,异*突起的「万邑通」。在具体业务方面,除了建立海外仓外,跨境小包专线和FBA头程运输业务,也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那么基于这样的市场契机下,国内的物流公司应该如何应对?应该采取怎样一系列的国际化战略部署呢?以下介绍几个比较典型的玩法,仅供大家参考。

-1-

入股并购渗入运力

无论是在传统贸易时代,还是在跨境电商时代,掌握连接国与国之间空海运干线通路的货代公司,同时也是打通海外关务的先锋*,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风投们在刚进入「跨境圈」的时候,不知该投谁?最先想到的就是投资一些比较成熟的货代公司。一些国内物流公司的战略规划部门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力。通过收购一家自成体系的国际货代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仓」「干」「关」的网络基础。配上现成的本土运营团队,得以快速适应、布局海外、发展建设。圆通速递收购先达国际,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德邦入股东航物流,也是同样的路线。

业内各方面报道,都非常看好圆通速递的这步棋。德邦发展跨境,自身的参与度很高,动作也更快。所以,最终效果如何?值得期待。

但是,国内快递长期竞争激烈,造成增长乏力。传统货代业务需求下降,造成运力过剩。收购后是否可以做好业务整合?被动局面是否可以扭转乾坤?可能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合作联姻各取所需

通过与现有的跨境物流公司,或海外的当地物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利用双方已经成熟的运营体系和地域优势,强强联合,共同开发联合产品线。

以顺丰为例,联姻UPS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国际物流产品——「SF-UPS直运+」。这款联合品牌的产品,优势也是很凸显。诸如「7日达」、「一单到底」、「实时追踪」和「免材积(促销包装)」等。

在运作上,也集合了两家的优势资源。顺丰上门揽件以及国内操作能力,UPS航空资源+清关资源+末端配送能力。如果这个产品,在资源组合方面做足功夫,给出一个跨境电商可接受的价格范围。那么,对市场上的专线物流公司,将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并且很难被超越。实际上,市场影响已经在发生。

这也引发了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借鉴顺丰的「套路」,直接找另一家海外物流巨头进行合作?国内物流公司想要往外走,而国外的物流公司,也同样希望涉足跨境电商行列。更何况这么大的行业,应该远不止容纳一对组合。

那么下一对「新人」又会是谁?拭目以待!

-3-

招兵买马自建团队

也不乏一些国内物流公司,通过从「跨境圈」内挖走一批优秀人才,组建自身的跨境团队,将仓、干、关、配等各领域逐个击破。如百世、菜鸟,包括前文提到的圆通也是。

年,出口跨境电商的势头一如既往的好。带来了诸多机遇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慢慢浮现。电商平台大力开展招商攻势,出口跨境热度早已从华南的小卖家圈,蔓延至全国各地。一时间,生产商、制造商和品牌商也都开始尝试加入跨境电商行列。

从商品方面来看,不再仅停留在3C小件类产品,而是向多样化的中大件发展。而后者,其实不适合跨境直邮,因为成本过高,倒是更适合批量海外囤货后当地配送。于是,海外仓市场需求开始升级了,对仓位的要求更强了;对成本的压缩更猛了;对配送的需求更大了。

去年开始,一些老牌的大型海外仓企业,相继出现爆仓现象,严重影响正常运作,这倒给一些新晋的小型海外仓企业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大量的亚马逊退货处理需求,也滋生出一大批FBA换标仓。很多海外华人小型货代公司,也开始转型做了「海外仓」生意。因此这几年,海外仓企业从原来的几家,突增到了两百多家。

然而,部分企业很容易上手的生意,对于新晋企业是否也那么容易?如何维持利润,良性发展,这似乎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在干线方面,也是喜忧参半:传统贸易订单碎片化,导致海运整柜运输需求量日渐下滑。而近两年FBA专线,却炒热了航空运力,硬生生地把淡季也变成了旺季,价格居高不下。这都间接为成本相对较低的海运拼箱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如何调整战略重心更有利?原色咨询认为,要跟上电商需求的脚步是关键。

在关务方面,欧洲虽严格执行VAT监管,而美国也拉起「 」。但对于跨境电商的市场,只要合规合法,仍然是大有作为。毕竟市场需求摆在那里。如何可以做到「小心驶得万年船」?于是乎,不少业内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打仿牌侵权、加强开户审核、督办外籍进口商。

在配送方面,欧美国家本身比较成熟。所以想把国内快递的模式,复制到国外去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好处是提供了现成的快递网络配置,我们可以“拿来主义”了。而如何能获得最佳的成本?战略互换资源是不错的出路。

因此,「自行招兵买马」的方式,虽然从长久看,是最稳妥的,但该考虑的问题,一样也不能少。

以上是「跨境圈」过去的历史,有诸多教科书般的案例,也有诸多无奈的叹息。然而,「跨境圈」仍在继续……观察现在的情况,则出现了更多感悟和启发。进入「跨境圈」很容易,如何融入「跨境圈」?以下介绍一则案例。

所谓「跨境」归根结底是到人家的地盘上淘金。「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情况屡见不鲜,「入乡随俗」的妥协家常便饭。不管如何说,很好的融入,才是王道。

业内都知道,欧洲的DHL早期打入美国市场时,意图直面挑战本土巨头FedEx和UPS,曾一度以失败告终。最后,DHL采取了这样一个精妙的做法——收购了当地一家叫SmartMail的公司。

这家公司是地地道道的美国本土企业,它利用USPS的末端配送网络,针对本土电商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DHL收购该企业后,立即推出了名为DHLeCommerce的小包业务(即1磅以内的小包裹本土配送业务)。

现如今,和同段位的FedExSmartPost、UPSSurePost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自身积累的经验,加上融合了当地的资源。很快就产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顺利立足美国快递小包市场。

总结DHL用了三招:收购本土公司、和地方*权战略合作、避免正面冲突制造差异化产品。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教学案例,也给想进入海外市场的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好思路。

纵观这十年,「跨境圈」在各个领域里,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企业,远不止以下列举的几个。而它们到底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未来?

一位「跨境圈」专家曾在其演讲中,开篇就是:「我认为跨境圈有四流,四流合一是未来产业链的终极形态。」

「举个例子,跨境电商就好比是一个要达彼岸的人。为了到达彼岸,第一秒想的一定是需要辆车(商流就是这辆车)。有了车以后,立刻想要找到路(物流就是这条通路)。有车、有路时,他发现路途遥远,油不够。所以开始注意哪些地方有油站了(金融流就是这个加油站)。有车、有路、有油站,他就继续思索。如果在行驶过程中,还能有一些如卫星导航、发动机启停、自动大光灯之类的功能体验,那就太愉悦了(系统流就是这样的黑科技)。因此,四流合一不仅仅是未来产业链的终极形态,更是我们整个圈内人要坚定不移走到底的方向。」

因此,原色咨询认为,跨境电商生态圈内,物流作为通路链接着上下游资源。从物流视角看,如何平衡好「商流」和「金融流」资源?如何结合好系统流?这又是要站在更高的战略维度上来考虑。

从物流链路本身看,从国内揽收、出口报关、跨境干线、进口清关、本土配送到逆向物流,涉及到的环节越多,不可控的因素越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简单粗暴式整合资源的短板就越凸显,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趋势也会更明显。

经常听到物流的同行自嘲,现在的电商卖家对物流价格「门儿清」,比做物流本行的都要精通。事实上,市场上也不乏有几个大卖家一起搭伙组建物流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的案例。

所以作为物流公司自身,无论是专注于专线,还是海外仓,都需要找到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自身成本、有技术含量的搭配、高效能的运作……这些全做到,也只有80分。叠加供应链分销、打造金融配套服务、全链路的在线系统化,这些也能全做到的话,那就是分了。不难发现,圈内的不少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都在不同层面上思考着这些问题。

从商流方面看,一个平台如何平衡好国内商家和国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毕竟出口跨境电商的消费群体在国外。品牌、产品和服务如何适应当地?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一个平台又是如何平衡国内供货方和海外零售方之间的关系?毕竟中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打击了国外的商家。全球供全球销的理念如何落地?更是重要的课题。

而目前我国出口电商平台,尚还没有牵动国际市场的力量。卖家在国外的平台上,更多是通过试单,打造爆款来促进销售额。对当地消费习惯的摸索,以及对市场需求数据的统计,目前都还很匮乏。那么,作为海外支点的物流企业,掌握着诸多关键信息,是否可以对电商平台起到重要作用?亦或是自行建设出独特的电商平台?这都是未来可以预见的。

从金融流方面看,市场上逐渐出现成熟的支付公司,解决了跨境收款的难题。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的回款速度,由于受商业模式的限制,远跟不上曾经做传统贸易时,简单粗暴的定金和交单付款的速度。

所以,市场上也有一些金融企业,尝试为跨境电商做「库存抵押贷款」和「应收款保理」之类的业务,以帮助跨境电商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虽然这方面目前还未形成规模,但由于物流和商流的发达,以及这二流逐渐合一的趋势下,金融流必将很容易切入「跨境圈」。

从系统流方面看,无论是传统的物流,还是传统的贸易,亦或是传统的金融。如果无法实现数据流的系统化,以及实体业务的在线化,那么就不会出现电商物流、电商平台和电商金融。如果也无法将全环节的数据流打通,那么就不存在「跨境」。因此,「系统流」对于急于要进入「跨境圈」的企业是最容易忽视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块,更可能是最后致胜的那一环。

综上所述,这是我所见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针对国内物流企业走进「跨境圈」,该怎么玩?

笔者总结如下:

跨境圈,要进入,很容易!三途径,选其一,就可以!跨境后,想融入,不容易!四领域,结合全,就可以!「一」就是全,「全」就是一!

推荐阅读

秦兴华的小目标:营收0亿,日均30万吨,如何实现?

轮胎的秘密:米其林教你如何在限高限重下装得更多?

YRC启示录:美国百年零担巨头为何如今艰难度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