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人类在地球生活,离不开细菌的辅助,比如在我们的胃肠道中,需要大量细菌参与分解食物,数量大约是兆。按照它们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3种: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中性菌。
有益菌大家比较了解了,比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以合成维生素、促进肠蠕动、分解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健康的成年人,有益菌比例可以高达70%,而便秘人群有的仅为15%,某些癌症病人肠道益生菌比例仅有10%。
维系肠道菌群的健康非常重要!肠道菌群紊乱,与肿瘤、腹泻、肥胖、心脑血管病、抑郁症等多种疾病存在密切关系。
我们举个例子:来自《科学》的一项研究报道,科研人员将一批患了癌症的实验鼠,它们正在接受化疗、存活率约为70%,通过抗生素杀死这些小老鼠肠道内的细菌,破坏其菌群平衡,结果导致这些实验鼠摄入的化疗药物不再起作用,不能压制它们体内的癌症细胞,存活率在两个月后下降到了20%。这个试验从侧面反映了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跟糖尿病人息息相关的细菌——克雷伯菌
细菌只有1um左右,肉眼无法看到,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看看这个细菌的正面免冠全身照:
这个像花生果一样的细菌就是克雷伯菌。正常情况下,它们是肠道内的中性菌,负责分解乳糖、葡萄糖、蔗糖等多种糖类,还能分解少量尿素。
我们的肠道就像一个大型工厂,不同工种的细菌各司其职,也互相制约,比如益生菌会产生一些乳酸等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某些过度生长的有害菌和中性菌,会被负责监控的免疫细胞吞噬杀灭,从而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尿病人血糖升高,就像推到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最近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糖尿病人明显增多,很多人对糖尿病的危害不了解,也没有易口渴、易饥饿、小便频繁(三多一少)的表现,就对口服降糖药物不重视,也不定期检测血糖,导致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这就给细菌带来了可趁之机。
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并且能抑制白细胞的向细菌聚拢、吞噬细菌的能力。要知道,如果失去平衡规则的压制,细菌繁殖一代只需要20-30分钟,按照20分钟分裂一次来计算,1个细菌经过7小时就能繁殖到万个,10小时就能达到10亿个。
我们看个病例了解一些这种肺炎克雷伯肺炎的凶猛进展:
55岁男子,发热2天,最高体温38.2℃,伴有呼吸急促,化验白细胞计数不高,中性粒细胞略升高,胸部CT发现双肺少量炎症(左图红色箭头),肝脏低密度影提示肝脓肿。
判读这些检查结果,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病情不怎么严重,口服点消炎药就能好,没必要大惊小怪地住院吧。
其实病情已经很重了!医生注意到他的血糖升高到22.6mmol/L,比正常人高了接近4倍,而且已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氧分压减低,口唇轻度紫绀,过度通气等表现,病情很危重!
3天后复查CT,果然双肺表现出了大量细菌繁殖感染的表现,重症肺炎了(右图)。
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肠道内的肺炎克雷伯菌利用糖分大量繁殖,顺着血管和胆管进入他的肝脏和肺脏,这种现象称作肠道定植菌异位,细菌失去管制四处流窜,跑到肝脏和肺部引起肝脓肿、重症肺炎,属于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性综合征了。这位病人后来在重症监护病房住了20多天才痊愈,花费不少。
像这种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侵袭性感染,有些会发生眼内感染导致失明,还可以引起脑膜炎,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的有生命危险。
上图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一位中年女性,长期高血糖水平,发生了肺炎克雷伯菌的眼内感染,左眼失明了……
糖尿病人要做好血糖管理,血糖控制到多少数值最理想?
首先强调一点,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人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标准,已经放宽到空腹小于等于8.5~8.8mmol/L,不必苛求以前的3.9-6.1mmol/L。
一个胰岛功能失去正常的人,如果过度依靠外在药物,让血糖指标控制在6.1mmol/l以下,会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药物会加重肝肾负担和产生一些并发症;会让糖尿病人产生数字指标心理恐惧(一次血糖不达标就整天心情沉重);特别是年龄超过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过度控制血糖指标而让身体营养失衡等等。在临床中也经常发现,过度追求过低的血糖指标(6.1mmol/l)的糖尿病人群,并发症的发病率往往高于适度血糖指标(8.8mmol/l)的人群。糖尿病人根据自身感觉舒服的血糖值才是自己的最佳血糖标准值。
那么,糖尿病人每天该怎么做呢?
1.每天保持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
比如太极、骑自行车、快走等,或者爬一些不太陡的小山坡等,减少久坐,生命在于运动。
2.戒烟、限酒、限盐
这点不必多说,相信大家都晓得,关键是要做到!莫以善小而不为,健康的饮食习惯或受益终生!
3.制定糖尿病食谱,增加绿色蔬菜摄入量
很多糖尿病人都有糖友群,也经常与内分泌科医生打交道,大家对糖尿病食谱都很了解了,重点还是要适当管住嘴,按照食谱来。
4.糖尿病患者外出,最好随身携带糖尿病自我保健卡,兜里揣几颗水果糖,避免低血糖反应。
最后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糖尿病人做好血糖管理,不影响寿命!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