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殡葬管理事业的正途在于回归公益
TUhjnbcbe - 2020/7/24 10:5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殡葬管理事业的正途在于回归公益


我的故乡,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子。这里要说的是我们这个村的殡葬管理事业。村里有一块公共墓地,日常仅有几个墓位闲置。庄户人,不可能让许多土地闲置的。过上一些年,没有闲置的了,才扩大一些面积,失去土地的承包户可以从村里剩下来的不多的一点公地中获得补偿。村里“老了人”,使用公墓,不收钱的。不会收生于斯、老于斯的乡民的钱,也不会收离乡多少年而终于长眠故乡者的钱。甚至,因为婚姻关系与本村产生了联系的人,归葬于此,亦不会被收取哪怕是一分钱的“借葬费”。我姥爷姥姥就安息于生前没有来过的这里。公墓里面,没有豪华建筑,没有占地面积很大的墓穴,相互间挨得很紧,在同样不大的坟堆边上立一块碑,历来如此。数十年过去,已经有几代人长眠于此,墓地面积,还只几分地。其实江汉平原自古为富庶之地,便是留居村间的人中,据我所知,至少有两户的资产接近或超过了千万,殡葬习惯却没有因之改变。这是乡规民约的力量,既然是公共事务,人人如此,自己,便一定要如此。乡规民约往往是不形成文字的,没有专设机构、专门人员维护、检查,但它深藏在每个人心底,公平正义理念,原本长存在每个人的心底,终于做到了“无为而治”。日常维护,人们自发会做。湖北风俗,清明要“插青”,年三十、正月十五傍晚,要给死者“上灯”,在坟头点起蜡烛、燃起香,在坟边烧纸钱,我不懂得风俗学,不知道这样做,是否为了给死者照亮回家的路。人们总会带着铁锹去,添添土,拔去坟上的荆棘。纸钱,通常一路烧过去,在许多个坟边都烧一点,顺带着,也会拔去其他坟头上的荆棘,本来是同乡,纵然年深月久,疏远了,但年年祭祀相遇,慢慢就熟了,自然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年三十、正月十五的晚上,远远望去,点点烛光组成团,团团灯火照耀在大地上,于人的感觉,绝不是恐怖,而是温暖、温情。“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的诗句,就是这样的。因此想到的是,一个小村子都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不能够像一个扩大化的村子,送国民最后一程,给予一处免费的长眠之地?村子里有自己的公墓,国家的公墓在哪里?公,公共、公有、公益之谓也,不要告诉我说,公的意思,是公众要用钱买、用高价去买!当然,不可否认由村到乡、城市、国家后,人际关系、经济社会形态等有着很大的变化和不同。然而,在许多地方,殡葬管理事业之所以失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殡葬管理事业当做了谋钱的工具,并以行*力量为依托,盲目制造在身后的等级差异,在现实行为上破坏了公平正义,更可怕是扭曲了许多人心底本来具有的公平正义理念,导致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结果。4月1日,有报道说,河南省洛阳市推出了天价公墓,价格为当地房价的10倍。而且,如管理者说,恐怕真的“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很普遍”。一村之内可以做到的事,到了城市反而做不到了。其中的原因,恐怕在于前者真正在做公益事业,而后者,不是真正在做公益事业罢了。许斌

1
查看完整版本: 殡葬管理事业的正途在于回归公益